在研发管理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集成式产品开发(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简称 IPD)研发管理体系。IPD 研发管理体系是一种以全面协同和跨职能协作为核心的管理理念,旨在整合各个环节、加速产品开发周期、提高创新能力,从而使企业在市场中更具竞争力。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构建 IPD 研发管理体系的基本理念与关键步骤,以助力企业更好地应对变革与创新的挑战。
IPD 研发管理体系的基本理念
IPD 研发管理的核心概念是「集成式产品开发」,其目标是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通过协同合作,将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知识、技能和资源有机整合,以提高项目的整体效能。
相对于传统的研发管理方法,IPD 研发管理在理念上存在明显的不同。传统方法通常注重部门独立操作,项目按阶段推进,信息传递存在滞后和误差。而 IPD 研发管理则是通过强调全员参与、多学科协作以及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打破了传统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方式,使得研发活动更加紧密、高效,能够更好地适应变化并提高创新水平。
IPD 研发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包括:
① 全员参与与多学科协作:IPD 研发管理鼓励所有团队成员全程参与研发过程,并促使不同专业领域的人员共同协作。通过打破各部门之间的壁垒,团队能够更好地共享知识和经验,从而提高创新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② 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IPD 研发管理关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从概念设计到市场推广,强调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协同一致,确保项目的连贯性和整体效能,避免了在生命周期中出现的信息丢失和协作断层。
③ 快速迭代与灵活性:IPD 研发管理强调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能力,鼓励团队采用敏捷开发等灵活方法,有助于加速产品开发周期,及时调整项目方向,适应市场变化。
构建 IPD 研发管理体系的关键步骤
在构建 IPD 研发管理体系时,需要经过一系列关键步骤,以确保其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
1. 制定明确的研发目标与策略
构建 IPD 研发管理体系的首要任务,就是明确清晰的长期愿景和短期目标,使整个团队对未来发展方向有清晰的认识,为研发管理体系的搭建提供明确的导向。另外,还要确保研发策略与企业整体业务战略相一致,也就是说研发活动能够直接支持公司的核心目标和市场需求。
① 确定长期与短期目标:
- 长期目标:设定企业在未来几年内关于创新、产品开发和市场占有率等方面的长远愿景,可以是实现技术领导地位、扩大产品线或进军新市场等方面。
- 短期目标:确定可实现的、具体的短期目标,以便团队能够有针对性地努力工作,比如产品发布、技术里程碑、市场份额等。
② 制定与业务战略一致的研发策略:
- 业务战略对研发的影响:确定业务战略对研发的影响,以确保研发活动与公司整体战略一致。例如,如果业务战略侧重于快速市场推广,研发策略可能需要强调敏捷开发和快速迭代。
- 技术路线与创新方向:确定技术发展方向和创新路径,以支持企业战略,比如引入新技术、提升现有产品性能等。
③ 风险评估与管理:
- 识别关键风险:对研发项目可能面临的技术、市场、竞争等方面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
- 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明确应对各类风险的具体策略,以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应对不确定性。
④ 利益相关者参与:
- 内部团队:确保研发目标与策略的制定过程中涵盖了关键内部团队的意见和建议,以增加整个团队对目标的共识。
- 外部合作伙伴:如有必要,与外部合作伙伴进行沟通,确保他们对研发目标的理解与期望保持一致。
⑤ 资源规划:
- 人力资源:评估所需的人才和技能,制定相应的人才招募、培训和发展计划。
- 财务资源:确保有足够的财务资源来支持研发目标的实现,包括预算、资金分配等。
制定明确的研发目标与策略是构建 IPD 研发管理体系的起点,确保整个团队朝着共同的方向努力,为后续的团队构建和协作机制奠定坚实基础。
2. 团队构建与协作机制
接下来,我们还需要组建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多学科团队,确保项目中涵盖了各种技能和知识领域,从而促进创新和问题解决的多样性。同时,打破部门之间的沟通壁垒,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确保信息流通畅,协同工作更加高效。
① 多学科团队的建立:
- 角色和技能需求:审视研发项目的性质,确定所需的各种技能和专业知识。构建一个涵盖不同领域专业的多学科团队,确保团队成员的技能和知识互补。
- 团队文化:建立鼓励创新、开放沟通和共享知识的团队文化,以促进协作和集体智慧的发挥。
② 促进跨部门协作:
- 沟通渠道的建立:设立跨部门沟通渠道,确保信息流畅,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
- 协作平台的使用:引入协作工具和平台,以促进实时协作、文件共享和团队讨论。这可能包括项目管理工具、在线会议平台等。
③ 决策机制的明确:
- 全员参与决策:建立全员参与决策的机制,确保每个团队成员都有发言权,促进民主式的决策过程。
- 责任与权限的平衡:明确每个团队成员的责任与权限,以避免混乱和决策上的不确定性。
通过有效的团队构建和协作机制,团队能够更加紧密地协同工作,确保信息畅通、决策迅速,从而提高整个 IPD 研发管理体系的执行效能。
3. 信息共享与沟通
在 IPD 研发管理体系中,信息的沟通与共享同样重要。我们可以建立集中化的信息共享平台,确保团队成员随时能够获取到所需的信息,减少信息传递的滞后。还可以设立定期的团队沟通会议,包括项目进展、问题解决、经验分享等内容,以确保所有团队成员对项目的整体情况有清晰的了解。
① 设立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
- 集中化信息存储:创建一个集中的、易于访问的信息共享平台,以确保所有团队成员都能够方便地获取关键信息。
- 文档管理系统:实施文档管理系统,确保各种文档、设计规范、项目计划等信息被组织妥善,并对团队成员开放。
② 定期组织沟通会议:
- 项目例会:定期召开项目例会,让团队成员分享进展、讨论问题,并就下一步的计划达成共识。
- 跨职能会议:安排定期的跨职能团队会议,确保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以应对跨领域问题。
③ 防范信息孤岛:
- 信息透明度:促使团队成员共享信息,避免信息僵化在某个部门或个人手中,防止形成信息孤岛。
- 跨团队协作:鼓励不同团队之间的信息共享,确保整个项目的信息流动畅通。
通过有效的信息共享与沟通机制,团队成员能够更好地了解项目的整体情况,保持高效协作,迅速解决问题,从而提升整个 IPD 研发管理体系的协同效能。
4. 制定绩效评估体系
最后,我们要确定与研发目标和策略相一致的关键绩效指标,以便全员明确目标,激励团队成员为共同目标努力。同时建立定期的绩效评估机制,包括团队整体绩效和个体贡献,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① 设定合理的绩效指标:
- 与研发目标一致:选择与研发目标、策略以及业务战略一致的关键绩效指标,确保评估体系与整体目标一致。
- 量化目标:将目标具体化,使其可量化,便于测量和评估。例如,研发项目进度、产品创新性、质量指标等。
② 定期评估团队绩效与个体贡献:
- 团队整体绩效:制定评估团队整体绩效的标准,包括项目完成度、时间管理、成本效益等,以全面了解团队的整体表现。
- 个体贡献评估:针对每个团队成员,明确其个体贡献的评估标准,考察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等方面。
③ 基于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评估:
- 涵盖不同阶段:考虑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确保绩效评估覆盖从项目规划、设计、开发到测试和上线等不同阶段的表现。
- 及时调整:随着项目进展,及时调整绩效评估的重点,以确保评估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通过建立健全的绩效评估体系,团队能够更清晰地了解自身的工作表现,并在不断优化的过程中提高整个 IPD 研发管理体系的执行效能。
通过执行上述步骤,企业能够逐步构建起一个高效的 IPD 研发管理体系,从而更好地实现研发目标,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加速项目进展,并确保整个研发过程具备高度的协同性和灵活性。这为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取得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项目管理工具,我们可以将 IPD 研发管理体系与项目实践联通起来,以 ONES 为例:ONES 能够覆盖从需求管理、迭代跟进到测试的整个项目管理流程,并通过丰富的可视化图表,实时追踪执行进度。

另外,通过 ONES Performance 效能管理、ONES Automation 流程自动化管理等产品,形成「度量-分析-改进」闭环,提升团队效率。

设定清晰的目标、构建高效的团队和有效的沟通机制、进行信息共享与沟通、通过效能评估提升团队效率、使用专业的项目管理工具等方式都对构建 IPD 研发管理体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企业也能够更灵活、更高效地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